<dfn id="aihgg"><var id="aihgg"><ruby id="aihgg"></ruby></var></dfn>
  • <dfn id="aihgg"><cite id="aihgg"><kbd id="aihgg"></kbd></cite></dfn>
    <menuitem id="aihgg"></menuitem>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全面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guī)范化工作專題 > 應急預案
    索引號: 113418026742429118/202303-00018 組配分類: 應急預案
    發(fā)布機構: 貴池區(qū)秋江街道辦事處 主題分類: 綜合政務
    名稱: 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文號:
    成文日期: 發(fā)布日期: 2023-03-06
    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

    秋江街道2023年防汛救災應急預案

    閱讀次數(shù): 來源:貴池區(qū)秋江街道辦事處 發(fā)布時間:2023-03-06 15:54
    【字體大?。?a href="javascript:doZoom(20)">大

    為切實做好2023年的防汛工作,本著“迎戰(zhàn)超標準洪水、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原則,一旦險情發(fā)生能夠做到及時、迅速、有序地進行應急處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wěn)定,最大限度地減少經濟損失,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聯(lián)系秋江街道工作實際,特制訂本防汛應急預案。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做好水旱災害突發(fā)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工作,使水旱災害處于可控狀態(tài),保證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危害,保障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穩(wěn)定、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防汛堤段概況

    我街東、南兩面臨秋浦河,北面臨長江、西側抵木閘河。防汛堤段全長24100米,其中江堤9880米,河堤14220米。

    三、救援措施

    (一)轉移安置災民

    1、轉移安置對象的確定

    街道及各村(居)應隨時注意本地災情,根據(jù)汛情,需要轉移時,以村(居)民委員會為單位,摸清具體需轉移的住戶和單位,了解初步情況,后書面報告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由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分析研判后,確定具體需轉移的住戶和單位及其轉移安置去向,同時及時做好向區(qū)級上報工作。

    2、轉移安置辦法

    進行轉移安置過程中,全街上下必須服從統(tǒng)一指揮,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落實層層包保工作機制,堅持安全可靠,就地就近的原則妥善安置災民。各村(居)成立抗洪搶險隊,每村搶險隊至少有50人組成,每個村民小組設專人打更巡邏,發(fā)現(xiàn)險情及時報告。

    轉移方式:一是預先轉移。根據(jù)水情,有命令、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地先將老弱病殘人員和貴重物品撤離,并安置到預定安全地帶;二是正式轉移。街道一旦發(fā)布正式轉移命令,除抗洪搶險和留護守衛(wèi)人員外,其他人員應按指定路線轉移到安置地點。轉移路線:沿堤八個村就近撤離到秋江圩堤頂。圩心6個村沿318國道或貴茶公路撤離到秋浦辦事處和涓橋鎮(zhèn)境內山崗。撤離工作以所在村支部書記為責任人。轉移后的安置采取兩種方法:一是在就近沿線堤防安置;二是在就近丘陵地處安置。

    (二)查災、核災、報災

    災情發(fā)生后,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要迅速組織人力搞好災情的調查、統(tǒng)計和上報工作,災情發(fā)生后半小時內必須報告,并根據(jù)災情發(fā)展趨勢,做到每日定時報告,緊急時隨時報告。民政事務所承擔災情核查工作,必要時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聯(lián)合核查小組進行核災,準確及時報災,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的溝通與聯(lián)系,并爭得款物支持。

    (三)加強救災物資的儲備與調度。搞好救災物資的儲備,加強管理,落實制度,確保救災儲備物資存放有序、使用合理。要及時增加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shù)量,為災害緊急救援做好充分準備。救災過程中,對救災物資進行合理調配,充分發(fā)揮儲備功能。

    (四)落實生產自救等措施。災后,有關部門和各村(居)要根據(jù)街道統(tǒng)一要求,通過清淤排澇、加強后期田間管理、開展群眾互助互濟活動、組織社會捐助、進行勞務輸出、發(fā)展畜牧業(yè)、減輕農民負擔,以及搞好秋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措施,以減少和控制災害帶來的損失,保障災區(qū)群眾的生產生活。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全街道防汛抗旱工作實行統(tǒng)一領導、分工負責責任制,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街道調整了全街道防汛抗旱部組成人員(全文另發(fā)),充實了工作力量。在池口設防水位達到13.6m時有秋江圩防汛抗旱指揮所組織巡查,警戒水位達到15m由街道常務副指揮長帶隊上堤并做到‘四隊人員’ 落實,防汛材料到位,雨情、水情、災情的收集、巡邏查險、擋浪、加強值班,確保通訊24小時暢通,發(fā)現(xiàn)險情及時處理和匯報。池口水位達到保證水位17.2m,由指揮長親自上堤指揮,防汛人員全部到位,備置搶險物資,做到巡邏查險、除險及時掌握雨情、水情、災情、服從區(qū)防指統(tǒng)一指揮,確保大堤安全度汛。

    指揮所下設一室五組。指揮所辦公室設在街道黨政辦公室,主要負責指揮所日常事務承辦、宣傳報道、文稿起草、通訊及視頻系統(tǒng)暢通等工作。根據(jù)救災應急工作需要,紀律檢查組、后勤及物資保障組、維穩(wěn)綜治組、災情勘察與核實工作組、工程技術組。

    街道直屬各單位各部門在防汛期間承擔的職責明確如下:

    (1)秋江水利水保站:負責對水情、汛情的監(jiān)督和上報,提供準確水情、汛情及堤防情況,為應急預案啟動實施提供決策依據(jù);負責組織開展洪澇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負責儲備災民生活所需的緊急救援物資,參與洪澇災害的災情評估和上報工作。負責全街道應急救援工作的綜合協(xié)調;制定和修改救災應急預案;制定和組織實施災民生活救助預案;收集和上報災害應急救援工作情況;監(jiān)督檢查災區(qū)應急救濟措施落實情況;負責制定應急救災款的分配方案以及應急救災款物的使用、管理工作;負責組織開展應急救災捐贈和捐贈款物的接收、下?lián)?、管理工作?

    (2)秋江財政分局:負責籌集救災應急資金;負責全街道救災應急資金的下?lián)?、管理及監(jiān)督檢查工作;負責建立災民生活所急需食品、飲水和其他應急物資的緊急采購機制,確保應急資金及時到位。

    (3)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農業(yè)災害信息的收集和上報工作;參與農業(yè)災害的災情評估工作,幫助和指導災區(qū)恢復農業(yè)生產。

    (4)衛(wèi)生院:負責組織衛(wèi)生防疫和醫(yī)療急救隊伍,指導幫助災區(qū)開展醫(yī)療急救和衛(wèi)生防疫工作,保證災區(qū)飲水和食品衛(wèi)生安全;負責災區(qū)疫情監(jiān)督和信息上報工作;協(xié)調藥監(jiān)部門為緊急救援提供必要的藥品和醫(yī)療器械;負責各地捐助藥品和醫(yī)療器械的接收、管理和發(fā)放。

    (5)電信:負責搶修災區(qū)受損的通信設施,保證救災應急指揮通信暢通。

    (6)供電所:負責幫助災區(qū)搶修和恢復電力設施,保證災區(qū)電力供應。

    (7)中心學校:負責幫助災區(qū)恢復正常教學活動以及災區(qū)中、小學校的恢復重建工作。

    (8)秋江派出所:負責災區(qū)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wèi)工作,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衛(wèi)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重要目標和要害部門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

    (9)秋江街道農村公路管理站:負責恢復被損壞的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保證交通暢通;負責協(xié)調運送緊急救援物資;為災民的轉移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

    (10)街道人民武裝部:視災情發(fā)展,根據(jù)救災需要,組織指揮受災村預備役民兵民兵參加搶險救災;組織協(xié)調受災村預備役民兵參加災后重建工作。

    (11)街道宣傳部門:負責災區(qū)轉移群眾的思想發(fā)動工作,搞好救災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

    防汛搶險隊伍的組成及防汛期間承擔的職責明確如下:

    (1)巡邏隊

    巡邏隊十四支。巡邏隊要求每村、居委會設一隊,以村和居委會為單位組建,要挑選具有一定防汛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比較強的人來擔任隊長和組長。二十四小時輪流值班巡邏,確定好檢查路線、內容及檢查次數(shù)(超警戒水位1米時每兩小時巡邏一次,保證水位時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巡邏),把任務分解到組,落實到人。并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記錄。巡邏查險人員要注意“五時”(即黎明時、吃飯時、換班時、黑夜時、狂風暴雨時);做到“五到”(即眼到、手到、耳到、腳到、工具物料隨人到);“三快”(即發(fā)現(xiàn)險情要快、報告險情要快、處理險情要快);“三清”(即出現(xiàn)險情要查清、報告險情要說清、報警信號和規(guī)定要記清)。辦事處和村領導及相關技術人員要不定時的抽查督促巡邏情況。

    (2)水手隊

    水手隊十四支。水手隊由各村、居委會負責組建,原則上按閘站確定,每閘站不少于二人,秋江街道沿堤共七座閘站需建立7支,負責防守各自閘站的險情摸查工作,警戒水位以上時上崗待命。

    (3)搶險隊

    搶險隊十四支。汛前做好相關搶險知識培訓及演練工作。隊長由民兵營長兼任,隊員以基干民兵為主體,名單要造冊登記,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當池口水位達到16.0米時,駐堤待命。

    (4)打樁隊

    打樁隊十四支。由各村、居委會組建,隊長由有經驗的干部擔任。

    防汛專業(yè)隊伍人員名單及聯(lián)系方式各鎮(zhèn)、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要造冊登記備案。

    五、應急反應和行動

    (一)災情收集、報告與核查

    各村(居)要保證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宿,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不能缺崗漏崗。要做好值班值宿記錄,遇有重要情況要及時報告。預案啟動后,各村及有關部門要及時收集、上報災情,對災害造成的損失及社會影響進行評估,為救災決策提供依據(jù)。

    各村(居)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發(fā)生的洪澇等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要立即上報街道。災情穩(wěn)定之前,執(zhí)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天上午10時前應向秋江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辦公室報告情況,有災報災,無災報安。災情報告的內容要規(guī)范,主要內容包括:災害發(fā)生的背景、時間、地點、影響范圍、人口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情況、房屋倒塌和損壞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救災工作情況、災區(qū)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初次報告情況不必求全,了解多少報告多少,災情發(fā)展變化情況要隨時報告,要嚴肅災情統(tǒng)計上報工作紀律,對統(tǒng)計報表實行審查、簽批制度、層層把關。對漏報、遲報、瞞報和虛報災情的,街道將予以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將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災情穩(wěn)定后,各村要及時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災情核查工作,確保災情數(shù)據(jù)準確、真實。要及時與有關部門協(xié)調,核對災情數(shù)據(jù),避免數(shù)出多頭。對于倒塌房屋和因災死亡人口情況,要掌握到戶、到人,并建立倒房戶、死亡人員花名冊。

    (二)為災區(qū)提供應急保障

    1、災民生活保障。預案啟動后,秋江街道民政事務所應及時為轉移的災民提供臨時住所、應急食品、衣被等生活必需物資,確保災民得到妥善安置。

    2、公路、通訊保障。預案啟動后,交通、通訊部門要通過搶修道路和設備,通過維護和加固等措施,保證災區(qū)交通、通訊暢通。同時要為緊急救援工作組織調度車等必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

    3、搶險救災保障。各村及有關部門要為參加搶險救災的預備役民兵準備必要的專用物資、器材,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醫(yī)療保障。預案啟動后,衛(wèi)生院要根據(jù)緊急救援工作需要,組織醫(yī)療隊深入災區(qū),幫助災區(qū)對因災傷病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5、社會治安保障。預案啟動后,派出所、維穩(wěn)綜治辦要根據(jù)需要,幫助各村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維護社會治安,保證災區(qū)社會穩(wěn)定。

    (三)組織開展救災應急捐助活動

    秋江水利水保站要根據(jù)救災工作的實際需要,適時組織開展救災應急捐助活動,廣泛募集緊急救援和救濟災民所需資金和物資。

    (四)預防次生災害

    在開展緊急救援工作的同時,水利、土地與城建等部門要密切注意災情的發(fā)展,提前做好次生災害的預報和預防工作。衛(wèi)生院對飲水和食品衛(wèi)生進行檢驗,確保飲水食品安全,做好災區(qū)疫病的監(jiān)測和防治工作。

    (五)災后恢復與重建

    幫助災區(qū)修繕、重建因災倒塌和損壞的居民住房;修復因災損毀的交通、水利、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幫助災區(qū)修復或重建中、小學校舍,恢復正常的教學活動。

    六、工作要求

    (一)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災情發(fā)生后,各村(居)、各單位和個人都要無條件地服從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的統(tǒng)一指揮命令,顧全大局,執(zhí)行調度。對拒不執(zhí)行命令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責任。各村(居)一把手負總責,安全區(qū)要有專人做好災民的接收安置工作。

    (二)要盡職盡責,工作到位。發(fā)生災情后,街道直屬各成員單位及各村(居)要恪盡職守,及時掌握情況,按預案要求將轉移安置災民的組織、調度、指揮等措施向街道防汛抗旱指揮所匯報,并組織實施。

    (三)要堅持先人后物的原則。在災民緊急轉移過程中,要堅持“救人第一”,先保人身安全,后搶救財產。力爭確保不出現(xiàn)一人因工作失誤死亡或失蹤。如情況發(fā)生變化與應急預案的規(guī)定不符時,要及時報告。各村(居)應及時采取臨時補救措施,保證災民轉移工作不出任何漏洞,避免因工作失誤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更大的損失。

    (四)要加強對易受災區(qū)域內群眾應急轉移的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積極主動服從指揮,配合工作,保證轉移安置工作順利有序進行。

    附:常見險情搶護辦法




    附件:常見險情搶護辦法

    堤基管涌搶險(一)

     

    土工織物反濾圍井示意圖

    搶護原則:反濾導滲,防止?jié)B透破壞,制止涌水帶沙。

    搶險辦法:土工織物反濾圍井法。

    適用條件:適應于發(fā)生在地面的單個管涌或管涌數(shù)目,雖多但比較集中的情況;對水下管涌,當水深較淺時也可以采用。

    操作方法:首先對管涌口附近進行整理平整,清除尖銳雜物;其次管涌口用粗料(碎石、礫石)填充,以消殺涌水壓力;再鋪一層粗沙,粗沙層厚30~50cm;然后選擇合適的土工織物鋪上,周圍應嵌入土中,土工織物之間用線縫合,形成封閉的反濾層;再在土工織物上面用塊石等強透水材料壓蓋,加壓順序為先四周后中間,中間高、四周低,最后在管涌區(qū)四周用土袋修筑圍井,圍井中填筑一般透水材料(粗砂、石子、磚渣等),待險情基本穩(wěn)定后,在圍井的適當高度插入排水管(塑料管、鋼管和竹管),使圍井水位適當降低,以免圍井周圍再次發(fā)生管涌或井壁倒塌,同時,必須持續(xù)不斷地觀察圍井及周圍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排水口高度。

    堤基管涌搶險(二)



     


    沙石反濾壓蓋示意圖


    搶護原則:反濾導滲,防止?jié)B透破壞,制止涌水帶沙。

    搶險方法:沙石反濾壓蓋法。

    適用條件:在堤內出現(xiàn)大面積管涌或管涌群時,且沙石料源充足。

    操作方法:在搶筑前,先清理鋪設范圍內的雜物和軟泥,同時對其中涌水涌沙較嚴重的出口用塊石或磚塊拋填,消殺水勢,然后在已清理好的管涌范圍內,鋪粗沙一層,厚約20cm,最后壓蓋塊石一層,予以保護。


    堤防滲水搶險(一)


     


    土工織物反濾層示意圖


    搶護原則:迎水截滲,背水導滲。

    搶險方法:土工織物反濾層法。

    適用條件:堤身透水性強,在反濾料源豐富以及堤身斷面較小或堤土過于稀松不易做導滲溝時。

    操作方法:將滲水范圍內的雜草、雜物及松軟表土清理好后,先鋪一層符合濾層要求的土工織物,鋪時應使搭接寬度不小于20cm,然后再鋪滿一層透水材料(粗砂、石子、磚渣等),厚度不小于40~50cm,然后上壓塊石或土袋保護,或者覆蓋草席席片后壓土保護。




    堤防滲水搶險(二)


     


    沙土透水后戧示意圖


    搶護原則:迎水截滲,背水導滲。

    搶險方法:沙土透水后戧法。

    適用條件:堤身斷面單薄,堤坡滲水嚴重,灘地窄狹,背水堤坡較陡,或背水堤腳有潭坑、池塘的堤段。

    操作方法:首先將邊坡滲水范圍內的雜草、雜物及松軟表土清除干凈,再用沙礫料填筑后戧,要求分層填筑密實,每層厚度30cm,頂部高處浸潤線出逸點0.5~1.0cm,頂寬2~3cm,戧坡一般為1:3~1:5,長度超過滲水堤段兩端至少3cm。


    堤防滑坡?lián)岆U(一)



     


    土石戧臺阻滑示意圖


    搶護原則:盡量增加抗滑力,盡快減小下滑力。

    搶險方法:土石戧臺法。

    適用條件:臨水堤腳前未出現(xiàn)崩岸與坍塌險情,堤腳前灘地穩(wěn)定。

    操作方法:在滑坡阻滑體部位先拋大石塊、編織袋裝土等抗沖體,再拋石或土石、沙等物料,從堤腳往上做,分二級,第一級厚度1.5~2.0m,第二級厚度1.0~1.5m。


    堤防滑坡?lián)岆U(二)


     


    濾(透)水土撐示意圖


    搶護原則:上部減載,下部加載。

    搶險方法:濾(透)水土撐法。

    適用條件:背水堤坡排滲水不暢,滑坡嚴重且范圍廣,取土石料又困難的堤段。

    操作方法:先將滑坡松土略加清理,然后在滑坡體上順坡挖溝,溝深視險情全部或僅下端挖至滑裂面上;然后溝內分層填鋪沙石、梢料或土工織物濾層等反濾材料,并應在頂部做好覆蓋保護;最后搶筑土撐,土撐要分層填土夯實。其尺寸應視險情而定,一般每個土撐順堤方向長10m左右,寬度5~8m,邊坡1:3~1:5,間距8~10m,撐頂高度不宜高出滑坡體的中間點高度,土撐底腳邊線應超出滑坡下出口3m遠。如果堤基不好,或堤的背水坡腳附近有水塘或漬水、軟泥等,要先用塊石或土袋固基,并用沙性土填塘,應高出漬水面0.5~1.0m。

    堤身縱向裂縫搶險(一)

     

    開挖回填處理示意圖

    搶護原則:處理裂縫應先判明成因,屬于滑動性或坍塌性裂縫,應先按處理滑坡或崩岸方法搶護,穩(wěn)定后再處理裂縫;如果是表面裂縫,可先封堵縫口,暫不處理;較寬較深的縱縫,應及時處理。

    搶險方法:開挖回填法。

    適用條件:適用于經過觀察和檢查已經穩(wěn)定,縫寬大于1cm,深度超過1cm的非滑坡(或坍塌崩岸)性縱向裂縫。

    操作方法:首先沿裂縫開挖一條溝槽,挖到裂縫以下0.3~0.5m,底寬至少0.5m,邊坡的坡度應滿足穩(wěn)定及新舊填土能緊密結合的要求,兩側邊坡可開挖成階梯狀,每級臺階高寬控制在20cm左右,以利穩(wěn)定和新舊填土的結合,溝槽兩端應超過裂縫1m,然后采用和原堤土類相同,含水量相近的土料分層回填夯實,每層厚度約20cm,頂部高出堤面3~5cm,并做成拱弧形,以防雨水進入。


    堤身縱向裂縫搶險(二)


    橫墻阻斷處理裂縫示意圖

    搶護原則:不論是否貫穿堤身,均應迅速處理。

    搶險方法:橫墻隔斷法。

    適用條件:橫向裂縫。

    操作方法:沿裂縫方向,每隔3~5cm開挖一條與裂縫垂直的溝槽,門槽應挖至裂縫以下0.3~0.5m,并重新回填夯實,形成梯形橫墻,截斷裂縫。墻體底邊長度可按2.5~3.0m掌握,墻體厚度不應小于50cm。開挖、回填的方法和其它要求與堤身縱向裂縫搶險相同,如裂縫臨水端已與河水相通,或有連通的可能時,開挖溝槽前,應先在堤防臨水側裂縫前筑前戧截流。若沿裂縫在堤防背水坡已有水滲出時,還應同時在背水坡修作反濾導滲,以免將堤身土顆粒帶出。

    堤防漫溢搶險



     


    搶筑土袋子堰示意圖


    搶護原則:當洪水有可能超過某一堤段的堤頂時,為了防止洪水漫溢,應在堤頂搶筑子堰,力爭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

    搶險方法:搶筑土袋子堰法。

    操作方法:先沿子堰軸線開挖一條結合槽,槽深0.2m,底寬0.3m,邊坡1:1,子堰底寬范圍內的原堤頂應清除草皮、雜物等,并把表層刨松軟。或犁成小溝,以利新舊土結合;然后再距臨水堤肩0.5~1.0m處鋪砌土袋,袋口朝向背水,排砌緊密,袋縫錯開。土袋臨水邊坡1:0.3~1:0.5。堰頂應超出推算最高水位0.5~1.0m,不足1m高的子堰,臨水疊鋪一排土袋(或一丁一順)。較高子堰底層可酌情加寬為兩排,也可更寬些。土袋后面修土戧,隨砌土袋隨分層鋪土夯實。土袋內側縫隙可在鋪砌時分層用沙土填墊夯實。外露縫隙用秸料等物塞嚴,以免袋內土料被風浪抽吸出來。

    風浪搶險



     


    防浪布防護示意圖

    搶護原則:消減風浪力量,加強堤坡保護。

    搶險方法:防浪布防護法。

    操作方法:先將堤坡上的塊石、土塊、樹枝等雜物清除,再將防浪布拼接后鋪在坡面上,順堤拼接的長度不小于1m。防浪布上沿一般應高出洪水為1.5~2.0m,四周可以用塊石和石袋鎮(zhèn)壓,如果堤坡過陡,壓塊石和石袋可能向下滑脫,在險情緊迫時,應適當多壓。此外,也可順堤坡每隔2~3m將土工織物疊縫成條形土枕,內充填沙石料。


    河岸坍塌搶險


     


    拋石示意圖

    搶護原則:以固基、護腳、防沖為主,阻止繼續(xù)坍塌。

    搶險方法:拋石固基搶護法。

    操作方法:先查清老石護損壞的長度、寬度、深度,在船上或岸上從險情最嚴重的部位開始拋,依次從下層向上層往兩邊展開,隨時掌握拋石位置,以達到穩(wěn)定坡度(一般為1:1~1:1.5),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阻滑體。拋投石塊應盡量選用大的石塊,以免流失。在流速大、紊動劇烈的壩頭等處,石塊重量一般應達30~75kg;在流速較小,流態(tài)平穩(wěn)的順坡坡腳處,石塊重量一般也不應小于15kg。


    堤防坍塌搶險


     


    拋土袋示意圖


    搶護原則:以加固堤坡、防沖為主,阻止繼續(xù)坍塌。

    搶險方法:拋土袋搶護法。

    適用條件:適用于石料缺乏的堤段。

    操作方法:每個土袋重量宜在50kg以上,袋子裝土的填充度為70%~80%,以填充沙土、沙壤土為好,裝填完畢后用鉛絲或尼龍繩綁扎封口。在施工過程中,從船上或堤頂上拋投,先跑一部分土袋,將水面以下深槽底部填平。拋袋要在整個深槽范圍內進行,層層交錯排列,層層迭壓,順坡上拋,坡度1:1,直至達到要求的高度。如流速過高,可將2~3個土袋捆扎成一體拋投。在土袋護體坡面上,還需拋投石塊和石籠,以作保護。在施工中,要嚴防尖硬物扎破、撕裂袋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无码,av在线不卡无码网址,亚洲图片中午字幕无码,精品无码另类中文字幕

      <dfn id="aihgg"><var id="aihgg"><ruby id="aihgg"></ruby></var></dfn>
    • <dfn id="aihgg"><cite id="aihgg"><kbd id="aihgg"></kbd></cite></dfn>
      <menuitem id="aihgg"></menu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