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這才是小時候的味道”
貴池這些非遺特產你有吃過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尋味
貴池這些
讓人秒變“吃貨”的非遺美食
感受那份傳統(tǒng)風味的魅力~
茅坦酥糖
茅坦酥糖制作技藝是70年代成立供銷合作社時,經一位姓王的師傅傳授的。茅坦酥糖至今仍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其用料講究,不加任何防腐劑。在制作過程中,選用上等芝麻,待磨出油時才使用,酥糖中加入天然桂花,不用香精。茅坦酥糖的大小薄厚整齊劃一,色澤黑白相間,成螺旋狀,由內而外共7層,層次分明。用一張小彩紙包成長方形,其味香甜、質感松軟。抓起成塊,提起成帶,進嘴甜酥,口舌生香。茅坦酥糖制作技藝2008年入選貴池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唐田方片糕
唐田方片糕以優(yōu)質糯米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糯米粉、芝麻粉、紅綠絲、桔餅、桂花。唐田方片糕色白如玉,質地柔軟,薄如紙片,香甜適度,酥松可口。唐田方片糕制作技藝2008年入選貴池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西山焦棗
西山焦棗產于貴池區(qū)棠溪鄉(xiāng)西山村,始于五代十國,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據(jù)《貴池縣志》記載,宋仁宗天圣年間西山焦棗就是貢品。西山焦棗選用當?shù)靥禺a冬瓜棗為原材料。采用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通過摘選、清洗晾曬、蒸煮烘焙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成品焦棗色如紫金,形如瑪瑙,營養(yǎng)豐富。西山焦棗制作技藝2021年入選池州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烏沙小花生
烏沙小花生制作技藝歷史悠久,流布于貴池區(qū)烏沙鎮(zhèn)烏沙社區(qū)、新莊村一帶。目前種植面積約3000余畝,是池州市獨具特色的生態(tài)綠色食品。烏沙鎮(zhèn)獨特的沙質土壤適合小粒型花生種植。烏沙小花生果型小、果殼光滑亮澤、果仁厚實飽滿、果味純正地道,炒食則酥脆可綿軟嫩糯,回味悠長。烏沙小花生制作技藝2020年入選貴池區(qū)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烏沙交切
烏沙交切又稱澆切、焦切,是烏沙鎮(zhèn)的民間傳統(tǒng)糕點。其主要以芝麻仁、麻油、麥芽糖、飴糖等為原料,具有“香、甜、薄、脆”的特點?!敖?span>(澆)”是指把糖液澆在炒熟的芝麻仁上,邊澆邊拌,然后用木滾筒碾壓成薄片狀,“切”是指將大塊的半成品切成小塊的長方形?!敖?span>(澆)切”經過芝麻炒香、熬糖、拌料、壓片、切片等工序制成,是一種又澆又切、先澆后切而做成的糖片。
元四村米糖
里山街道元四村米糖主要特征為甜、鮮、白。經過備麥芽、下濁(發(fā)酵)、榨汁、熬、拔(拉)等工藝制成糖粑,再把糖粑放入鍋里加熱至糊狀,搬入炒好的芝麻,做成大餅,先切成條狀,再切成片。當?shù)貍鹘y(tǒng)是熬糖當日不做糖,等臨近過年時再做。本地還有用山芋、臭玉米熬糖的歷史,制作過程與熬米糖大同小異,更有鮮為人知的用金櫻子熬過糖。
梅村豆腐干
梅村豆腐干(乳)保持石膏點鹵的傳統(tǒng)加工方法,歷經黃豆浸泡、磨碎、蒸煮、過濾、點漿、凝聚、澆制、壓榨、劃坯等工序,坯曬干成型后,再經長時間文火鹵煮,讓秘制的鹵汁滲透其中,成為香氣撲鼻的梅村豆腐干(乳)。經過發(fā)酵后的梅村豆腐乳,蛋白質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外觀顏色醬紅,內質玉白細嫩,韌而不硬、松而不散,吃起來酥軟鮮香、口感淳樸。
阮橋板鴨
阮橋板鴨采用當?shù)仄贩N鴨即“齊毛鴨”為原料。每年開春育苗飼養(yǎng),立冬時宰殺,經過祖?zhèn)鞴に囯缰埔粋€月以上,再自然風干。歷經20余道工序的阮橋板鴨具有“干、板、酥、香”的特點,外觀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用時蒸、煮、煲皆可,口感勁道,肥而不膩,松嫩可口,咸淡適中,味道鮮醇,回味無窮。當?shù)氐娜顦虬屮啛趵宵S豆是一道經典的傳統(tǒng)菜肴。
唐田臭鱖魚
唐田臭鱖魚將新鮮鱖魚剖腹、除肚雜、清洗、腌制,呈鮮紅色,散發(fā)出純正、特殊的腌鮮香味,口感滑嫩,醇香入味。唐田鎮(zhèn)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生產的鱖魚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品質天然的特點,唐田鎮(zhèn)建成一座產能達300噸的池州鱖魚加工廠,主要產品有黃精鱖魚、臭鱖魚、臘香鱖魚、醬香鱖魚等。
里山九華黃精
貴池區(qū)里山街道適四時農業(yè)廠區(qū)內清香撲鼻,這里主要生產黃精果脯、黃精芝麻丸、黃精酒、黃精茶等系列產品。中醫(yī)認為,黃精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有潤肺滋腎,補益脾氣之功,適用于肺陰虧虛所致的干咳痰少,胸中隱痛,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脾胃虧虛所致的納差食少等。
(椒鹽黃精片)
在貴池這片土地上
自然環(huán)境孕育出了
豐富多樣的食材
經過不斷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美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值得一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