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歷史因銘記而不衰,文明因傳承而不滅。非遺技藝歷久彌香,是傳承,是堅守,是匠人十年如一日的熱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貴池區(qū)非遺——墩上民間剪紙技藝。
剪紙技藝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作為鏤空藝術的一種,它以簡潔精美的圖案,以細膩的手法,給人視覺上透空的美感和藝術享受。匠人以剪刀和彩紙為工具,通過巧妙的折疊與剪裁,讓作品呈現(xiàn)對稱、細膩之美,寓意深遠。
墩上民間剪紙
墩上民間剪紙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它是來自民間,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原材料極簡單,一把剪刀,幾張薄紙,就可根據(jù)需要創(chuàng)作出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墩上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表達人們向往“平安、富裕、幸福”的美好愿望。它不僅表現(xiàn)了當?shù)厝罕姷膶徝缾酆?,并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墩上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2008年入選貴池區(qū)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墩上民間剪紙技藝傳承人——杜小紅。
一把剪刀,一張方塊紙,不描任何圖案,拿起剪刀就開始剪,只見剪刀上下飛舞,沒過幾分鐘,一個立體的“春”字就完成了。今天有幸在池州市民間文藝館見到了區(qū)級非遺墩上民間剪紙技藝傳承人——杜小紅。
“剪紙,需要的就是耐心、細心和恒心。”杜小紅從小就跟著家鄉(xiāng)的老藝人學習裁剪和剪紙,因為對剪紙有著濃厚的興趣,所以拿在手里的“剪刀”便再也沒有放下過,一剪就是40多年。藝術源于生活,剪紙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杜小紅善于觀察,愛琢磨,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作為剪紙靈感來源的邂逅。從飛天題材、孝道題材到生肖題材、廉政題材……她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將傳統(tǒng)剪紙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美術元素相融合,為傳統(tǒng)剪紙注入
“剪紙不需要復雜,越簡單越好。剪紙作品在展出的時候能夠讓人第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那么說明這幅作品就成功了?!倍判〖t創(chuàng)作的作品《敦煌壁畫:飛天》、《鷹擊長空》等多次參加省市展覽,先后榮獲池州市民間藝術精品獎。其創(chuàng)作的《二十四孝》、《水滸英雄人物》、《紅樓夢》、《招財進寶》、《福娃》等不僅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寓意,讓人愛不釋手。除此之外,她的作品中還包含百荷公園、煙柳園、望華樓、杏花村等貴池地標性元素,她用一支筆、一張紙、一把剪子,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獨具地方文化魅力的剪紙作品。
說到剪紙技藝的傳承,杜小紅表示她目前在寶賽老年大學、社區(qū)老年大學以及區(qū)文化館任教,學生有7歲孩童,也有70歲的老人,大家因為熱愛而聚在一起,她也很樂于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學生中也不乏有天賦的、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但是技藝的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與努力才會有收獲。從“剪紙藝人”到學校“授課老師”,杜小紅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非遺傳承人的使命與擔當。
杜小紅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一張普通的紅紙,在杜小紅的剪刀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愿古老的剪紙藝術生生不息,傳承不絕。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